胡雯著《产学研协同创新:形成、识别与效果》

发布者:胡雯著发布时间:2018-07-17浏览次数:51

胡雯著《产学研协同创新:形成、识别与效果》

上海社会科学院院庆60周年暨信息研究所所庆40周年系列丛书

作者:胡雯(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6月

字数:20.8万字

内容简介:本书在对国内外产学研协同创新典型模式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按照“形成-识别-效果”的思路展开。首先,以“2011协同创新中心”为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两类协同创新中心进行特征分析和动态分析。随后,引入生命周期理论,通过模糊集合方法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识别模型。而后,运用识别模型研究中获得的成果,采用逻辑回归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进一步探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对科技型上市公司在研发投入、专利产出和营业收入方面的影响情况。最后,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体制机制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归纳总结。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挑战

二、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理念

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的新要求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内容

第五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

第一节 产学研协同创新理论基础

一、知识创新理论

二、社会网络理论

三、三螺旋理论

第二节 国内外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现状

一、协同与协同创新

二、产学研协同创新

第三节 研究述评

第三章 国内外产学研协同典型模式研究

第一节 国际产学研协同创新典型模式

一、制造创新网络计划:以创新机构为支点的供应链协同

二、创新能力网络行动:以产业集群为基础的区域协同体系

第二节 国内产学研协同创新典型模式

一、国内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形成

二、科教结合:以高校为主导的协同中心建设

第三节 产学研协同创新典型模式的形成基础与主要特征

一、形成基础

二、主要特征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形成

第一节 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设计

二、研究方法

第二节 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特征

一、基本构成

二、结构特征

第三节 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形成

一、前沿类协同创新网络的形成

二、行业类协同创新网络的形成

三、两类协同创新网络的比较

第四节 两类协同创新网络的形成动力与机制

一、形成动力

二、形成机制

第五节 管理启示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的识别

第一节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产学研协同过程

一、生命周期理论

二、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的生命周期

第二节 识别模型构建

第三节 识别步骤

第四节 多案例分析

一、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

二、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

三、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产学研协同创新效果评价

第一节 产学研协同对科技型企业的影响分析

一、产学研协同与企业研发投入

二、产学研协同与企业专利产出

三、产学研协同与企业营业收入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变量选取

二、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三、倾向得分匹配方法

四、方案实施步骤

第三节 回归模型和匹配结果检验

一、倾向得分模型

二、平衡性检验

第四节 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一、对研发投入影响的检验

二、对专利产出影响的检验

三、对营业收入影响的检验

第五节 管理启示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产学研协同创新体制机制:问题与对策

第一节 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体制机制问题

一、国有企业经费管理不利于创新活力激发

二、高校行政化倾向降低创新成果转化效率

三、科研院所在产业技术研发服务体系中存在功能缺失

四、中介机构尚未解决市场化运营问题

五、科研人员管理机制与创新需求对接不畅

六、政府科技管理缺乏长效激励机制

第二节 产学研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市场化的国有企业经费管理办法

二、降低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行政风险

三、开展新型研发机构的组织和试点

四、培育市场化运营的科技中介机构

五、对接创新需求与科研人员考核制度

六、优化政府产学研协同创新激励机制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启示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2011协同创新中心名单

附录B 原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