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党中央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30多年来,浦东一直走在改革开放前列,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最生动的实践写照。进入新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到了新的历史关头,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需要拿出更大勇气、更多举措破除制约发展的藩篱,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发布,支持浦东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浦东如何乘势而上,开启更大力度、更深层次、更为全面的探索?
1990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开发开放浦东,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31年的时间,浦东开发开放带动上海走上了整体转型之路,也为整个长三角、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改革开放注入了新的动力。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周汉民:1990年,浦东的产值是60亿人民币,2020年是13000亿人民币。浦东改革开放30年,核心就是一条,用更大开放倒逼更深入改革。去年的11月12日,习总书记参加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提到上海浦东新区要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不仅在开放度上,在经济层面它成了综合的考量和能级的提升。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对浦东引领区的战略定位非常明确——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自主创新发展的时代标杆,全球资源配置的功能高地,扩大国内需求的典范引领,现代城市治理的示范样板。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周汉民:它要成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中心节点,要成为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与此同时,上海也被赋予使命,要成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龙头。
新时期,国家赋予浦东的任务艰巨而又光荣:“支持浦东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在五大战略定位当中,自主创新无疑是最硬的骨头!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王振:浦东新区最近的十多年,一直把科技创新、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放在重中之重,比方说张江提出要打造中国的药谷,比方说开始建孵化器。
王振提到的孵化器指的是上海张江药谷公共服务平台。2000年左右,很多海外留学人才回国创业,对实验设备和场地有强烈的需求,但是资金有限。
上海张江药谷公共服务平台有限公司总经理 姜涛:在2003年底2004年初的时候,由上海市科委、浦东新区科委,还有市药监局以及张江集团,根据海归人才回国创业的供给需求,搭建一个公共服务平台。
公共服务平台为资金有限的小微创新企业提供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以及后续发展过程中需要的科技贷款和投融资等多方面的服务。
郑保富是2006年香港大学有机化学专业博士毕业,与两位同专业的博士校友回到内地创业。先后考察了多个省市之后,公司于2008年入驻浦东新区张江药谷生物医药基地。
上海皓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 董事长兼总经理 郑保富:之所以选择浦东张江,因为我们发现在那个时间点,张江有生物医药科技创新最适合的土壤,作为初创期公司,我们起始初创资金只有150万元。
用远低于市场的价格,郑保富和公司团队就可以租用张江药谷服务平台提供的实验场所、实验设备以及办公场地;此外,这里的人才环境也是吸引郑保富的一个重要原因。
上海皓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 董事长兼总经理 郑保富:浦东张江集聚了非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专业生物医药优秀人才,我们可以招到更优秀人才到公司当中,来促进公司更好发展,这是第一点;第二点这些优秀人才集聚到这里,会形成思想上碰撞,来促进我们在这样一个氛围当中,不断去学习,不断去成长。
在这样的土壤里,郑保富的公司茁壮成长,紧跟生物医学和医药研发的前沿进展,开展科技攻关。公司自主开发的一万多种科研试剂,被全球3000多家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用于药物研发和基础研究;同时,实现了近百个特色原料药和中间体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有的产品还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2021年,公司在科创板成功上市。
实际上,在张江药谷,像皓元医药这样在科创板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已经达到40多家;而在整个浦东,高新技术企业已经达到3817家,科技引领产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王振:未来15年或者更长一个时期,浦东在整个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创新自强自立方面,我认为可以发挥更大更积极作用。
除了自主创新,意见还提出要增强浦东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是在深刻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背景下,国家对浦东在21世纪上半叶在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坐标系中的战略定位寄予厚望。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 章玉贵:浦东经过这些年的开放和开发,已经集聚了13家金融要素市场和基础设施平台,超过1100家中外资的持牌金融机构。可以说浦东是当今世界金融市场最完备、交易最活跃、市场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这个时候,中央把上海浦东定为引领全球资源配置区域正逢其时。
浦东所在的上海已经是全球最重要的、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之一,今天的中国、未来的中国需要这个金融中心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1990年到现在,经过31年的开发开放,浦东在一片农田上建成了一座常住人口达到568万的现代化新区。如何让城市宜居安居,真正打造“人民的城市”,是浦东要面临的挑战。
从2017年开始,浦东启动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建设,全面指挥协调涉及城市运行管理的所有事务,这个智能化的管理平台被形象地称为“城市大脑”。科学规划是“城市大脑”一个很重要的功能,2017年,浦东新区启动“15分钟生活圈”建设,提出城区步行、郊区骑行或步行相结合,15分钟内解决上学、看病、养老、锻炼、休闲、购物等生活大小事宜。
上海市浦东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处处长 丁正峰:通过(城市大脑)平台建设,将浦东新区各街镇人口总量特征、居村委空间位置信息、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及可达性集中呈现,有序开展线上基础评估,缺配设施检测和布局优化分析,将街镇的需求和部门的目标更好对接和融合,最后形成新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一张图。
“城市大脑”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不同于传统的以空间直线距离为依据,而是以人为中心,划定15分钟可达范围。以周家渡街道为例,这里居民区密集,老龄化程度高,需要布局一个养老服务机构,但是具体建在哪儿,民政部门和街道有不同的方案,“城市大脑”15分钟服务圈应用场景,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辖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给现状做了一个“体检”,建议项目选址在交通便捷的邹平路上。经过规划部门和专家结合建议、综合研判之后,最终选择了“城市大脑”提供的方案。
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应用,激活了城市治理的丰富想象力,创造了基层治理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31年来,浦东一直走在改革开放的前列。在改革开放新征程中,中央赋予了浦东新的使命。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周汉民:2050年,从国家而言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浦东要在城市、社会、经济治理中成为全球典范,与此同时,它要成为全世界现代化城市建设的璀璨明珠,说明党中央国务院所寄予的期望之高,托付的任务之重都是前所未有的。
浦东前30年的发展是在中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中展开的,今后30年的发展正好契合中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从开发开放到高水平改革开放,从先行到引领,使命接续、寄望更高。瞄准未来,浦东将在更高水平改革开放上提升“领先度”,在自主创新发展上跑出“加速度”,在全球资源配置上拓展“辐射度”,在国际消费中心建设上增强“标识度”,在城市治理创新上提高“有效度”,当好排头兵、做好引领者,在新的征程上始终走在改革发展最前列。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1年08月23日 22:13
视频链接:《焦点访谈》 20210823 打造引领区 浦东再出发_CCTV节目官网-CCTV-13_央视网(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