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佳佳:上海成立数据交易所,为何能在这些核心问题上作出重要突破?

发布者:晓因摘编发布时间:2021-12-03浏览次数:29

上海进入以数据驱动产业数字化存量扩容和数字产业化增量提速的关键阶段。

近日,上海数据交易所落地浦东张江,这标志着数据要素产品化时代正式到来,上海进入以数据驱动产业数字化存量扩容和数字产业化增量提速的关键阶段。

2020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上海“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2021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明确提出“建设国际数据港和数据交易所,推进数据权属界定、开放共享、交易流通、监督管理等标准制定和系统建设”。如今,上海数交所落户浦东,正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意见》要求的生动实践,是推动数据要素流通、释放数字红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打造“国际数字之都”的应有之义。

数据是数据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数据流动与应用是经济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只有数据的流动才能形成数据处理的规模效应,充分带动数据分析挖掘和利用,最大化释放数据价值。

纵观全球数据交易市场发展趋势,“交易监管”已成为成熟数据交易市场的“标配”。为确保数据安全和有效流通,各交易平台纷纷出台数据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与国际相比,我国数据交易市场规模普遍较小,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相关法律和监管功能的缺失。鉴于此,上海数据交易所在交易主体、交易客体和交易活动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和技术研发,力图突破“确权难、定价难、互信难、入场难、监管难”等阻碍数据交易规模化的核心问题。

首先,数据交易主体包括数据交易过程中的供给方、需求方和第三方。以前,供给和需求市场较为成熟,但作为数据交易中具体且有机的“流程参与人”——第三方,其角色和作用一直被忽视。现在,上海数据交易所在全国首发数商体系,将除供给方和需求方之外的大量第三方机构导入进来,挖掘并培育包括数据经纪、合规审查、资产评估、数据交付在内的中间机构,在完成交易监管的同时,健全并丰富了数据要素市场体系。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相关人”都可以参与进来。目前应依靠全国首发梯度化的数据交易配套制度,更进一步关注第三方参与人的资质与能力,充分发挥中间市场的积极性和活力,为数据交易服务。

其次,数据交易客体包括原始数据、数据衍生产品和服务。之前,各地方法规虽然确立了数据产品和服务的财产权益,但这显然是不够的。现在,上海再跨前一步,通过立法承认并保护原始数据的财产权益。《上海市数据条例》明确提出“本市依法保护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在使用、加工等数据处理活动中形成的法定或者约定的财产权益,以及在数字经济发展中有关数据创新活动取得的合法财产权益。”这一立法突破为数据交易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在交易数据的合规性方面,上海数交所在全国首发数据产品登记凭证和数据产品说明书,为登记数据赋码,并详细披露数据的来源、样例、用途和合规性,让数据“可阅读”、可溯源。同时强调“不合规不挂牌”的数据合规性审查规则,对交易客体进行严格的合规性审查,以保障交易双方的财产权益。

最后,数据交易活动包括从确权、登记、挂牌,到结算、交付等一系列环节。以前,国内数据交易活动因监管缺失而缺乏规范性,进而影响了数据交易的市场化进程。现在,上海数据交易所提出“无场景不交易”,以及“规范确权、统一登记、集中结算、灵活交付”的交易规则,让数据交易活动有规可循、有章可依。同时,上海在全国首发全数字化的数据交易系统,在通过技术手段提升交易便利化的同时,实现对交易的全程监控,及时辨别异常数据交易行为。除了必要的监督管理,“市场化”是上海数交所的另一特征。《上海市数据条例》就提出“从事数据交易活动的市场主体可以依法自主定价”。这一规定能够让交易双方在“自由”的环境下完成交易,从而极大地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促进数据经济发展。

来源:上观新闻2021-12-03 06:31

(作者范佳佳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


原文链接:上海成立数据交易所,为何能在这些核心问题上作出重要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