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上海“动态清零”战役中,长三角各地积极支援上海,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既体现了长三角地区血脉相连、休戚与共的共同体精神,也展现了这些年来深入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实践成效。
“动态清零”助推长三角重大传染病联防联控建设
广大市民感受最深的,是苏浙皖三地及时派出大批专业医护人员驰援上海,全面协助开展全市范围的大规模核酸检测和方舱医院运营,有效解决了上海正面临的抗疫医护人员严重不足、医院正常运转人手严重不足问题。这些医护人员有组织、高效率地很快融入上海抗疫一线,保障了全市“动态清零”的有力展开。在上海隔离设施严重不足情况下,周边城市尽管自身防疫压力很重,但坚持区域一盘棋,拿出大批宾馆场所接纳来自上海的密接者。我们特别看到,苏浙皖全线动员,不仅上海周边城市,即使是安徽皖北城市的医护队伍,也加入到上海抗疫大军,其展现出来的组织力和行动力,可以说是长三角三省一市在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合作、推动重大传染病联防联控建设上所作努力的结果。
“动态清零”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就是2500万市民的生活物资供应。尽管生活物资在到达市民家中一度遇到“最后一公里”和“最后100米”问题,但生活物资保供整体应该说是充分的,其中长三角发达的交通物流体系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些年来,围绕建设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在国家的支持下,长三角地区除了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推动水水中转和江海联运、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外,还基本解决了多年来存在的省际公路断头路问题,省际公路通达能力大大提升,由此推动了大型物流企业、平台企业把一些大型物流仓储和配送枢纽转移配置到上海周边地区,这些都在这次“动态清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动态清零”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复工复产
当下最值得一说的是上海的复工复产,这不仅关系上海的稳经济稳增长,还关系到整个长三角地区与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深入实施,上海的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和国际开放枢纽四大核心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对长三角各地的辐射服务影响力也得到进一步增强,各地与上海之间的商品流、资金流、物流、人流、信息流等更加频繁、密切,从产业链供应链看,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真正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当下抗疫正在进入下半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复工复产、打通长三角产业供应链成为重点工作。重点是在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化工、能源等领域,促进龙头企业、关键核心零部件企业、原料生产企业、生产性服务企业加快复工复产,同时加快畅通核心零部件、关键原材料和产品的跨省市运输,维护好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4月16日上海市经信委已发布《上海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力有序有效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国家有关部门也在积极协调解决长三角物流运输堵点问题。
扎实有效实施“动态清零”,高质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
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看,要更有效实施“动态清零”总方针,也有值得进一步深化思考和研究的课题。这就涉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三个重要领域,即区域公共安全与治理、高效立体物流和产业链供应链建设。
要把公共安全与治理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放在优先位置。公共安全除了公共卫生,还有重大灾害、生产安全、社会治安等。要加快形成“标准统一、规则一致、平台链接、数据共享”的框架体系,建立健全一体化的协同机制。建立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标准体系和规划体系,健全区域性重大灾害事故、重大公共卫生事故、重特大安全生产联防联控机制,完善总体应急预案及相关专项预案。
要进一步推进长三角立体交通与物流一体化建设。继续完善上海与长三角和全国的多元大通道体系。如现在的浦东新区,北通南不通,即与长江以北已有多个跨江通道,但往南跨杭州湾通道,都要先往西再绕道南下,减弱了与宁波、舟山的联动,应该把建设杭州湾大通道摆上议事日程。要围绕长三角共建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强化上海港、浦东国际机场、虹桥国际机场与长三角港口群、机场群一体化发展,加强江海陆空铁紧密衔接。要推动一体化物流体系建设,深化江海联运、铁海联运、江海陆空铁联运,促进物流企业智能化、数字化建设,加快长三角物流管理规则一致、数据共享、平台共建、一网通办。
要构建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稳链强链协调机制。围绕对全国及全球供应链有重要影响的产业,如汽车、电子信息、现代装备、生物医药、纺织服装、食品等,围绕对长三角稳增长以及对服务全国宏观经济稳大盘有重要影响的产业链,组织力量开展研究,针对这次上海疫情发现的薄弱环节和短板,设计稳链强链方案和协调机制。要加强三省一市政府、行业、企业三个层面的协同以及政府与行业、企业的协同,加强生产、物流、融资、人才、技术和公共服务六个维度的区域内协同和跨区域融合。也可以考虑发挥长三角协同立法作用,针对一些关键性的稳链强链举措,加强制度建设,保障有序有力推进。要进一步组建和发展长三角地区各类行业性组织,更好发挥其协调企业、沟通政府的作用。
来源:文汇报,2022年4月25日
作者王振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信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