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复旦大学共同主办的2023年度“新时代的中国”国情教育系列讲座第四讲于11月14日举行。本场讲座邀请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振主讲,讲座题目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与长江三角洲一体发展”。王振带领同学们从整体上了解了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情况,同时聚焦长三角地区的区域一体化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为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六个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的师生们以及上海市16个区融媒体中心采编人员带来了一堂深入浅出的国情教育讲座。
“新时代的中国”国情教育系列讲座第四讲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承办,新闻学院副院长周葆华主持。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和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近200名师生们到场线下学习;各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的师生和上海16个区融媒体中心采编人员线上听讲,线上线下听课人数共计达1500人次。
在120分钟的讲座中,王振以“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与长江三角洲一体发展”为主题,带领同学们整体上梳理了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情况,同时聚焦长三角地区,就长三角地区的区域一体化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王振首先为大家梳理了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历史脉络和整体情况。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到1999年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越来越成型,越来越完善。
以此为基础,王振从“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重大战略”“新发展阶段与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方位”三个话题进行了详细讲解。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差异大的大国。因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党中央始终在实事求是地根据中国具体国情,逐步规划着体现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的区域发展战略和空间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区域协调发展,由三大流域战略、四大板块战略和四大增长极战略构成的区域协调发展体系已经形成。
何谓“新发展阶段与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王振认为“新格局”基于四个背景:其一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其二是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其三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在发生深刻变化;其四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基于此背景,王振认为需从“打造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完善多层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体系”“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创新”“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五个战略模块入手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最后,王振聚焦长三角地区,就“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方位”进行了展开讲解。王振从“更高坐标的区域定位”“更紧密的区域合作”“更协调的区域发展”三个方面进行了概括。他指出,为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相关任务,长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突破行政壁垒,构建区域一体化的新机制。与此同时各个城市应扬其所长,优势互补,凝聚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将发展的红利为民众所见所享。
讲座临近尾声,王振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交流。同学们就环境保护、城乡差距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王振告诉大家,“在未来产业、新赛道、新动能等方面,长三角最有条件也最有可能做成,作为长三角人,我们要看到自己的优势、看到自己的使命”。
周葆华老师进行了总结发言。他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我们的新闻传播专业结合紧密,其一新媒体的发展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内容之一,其二区域协调发展也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开拓视野,并把所学应用到传播、沟通和交流中。
学生听讲心得
复旦大学学生游盼、高畅、李嘉宇、宋钊、冶馨悦等:
本次讲座深刻洞察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引发了我对国家战略和区域协同发展的深刻思考。王振教授首先对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格局的概念,强调了不同地区之间的协同合作的重要性。他深入分析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探讨了如何实现更加平衡的区域经济增长。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打造我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重大战略举措。提升长三角地区整体综合实力,通过更紧密的合作与协调,中国各个地区将能够实现更为均衡和可持续的发展,为国家整体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鲍琳奕、吴娱等:
王振副院长的演讲中深入解析了中国面临的经济挑战和不同地区发展的差异,强调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紧迫性。他强调通过加强不同地区的合作与协调,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推动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特别是在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之一,一体化发展将在更大范围内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以及人才流动。这一战略性的举措有望为我国带来更为可持续和均衡的发展。
同济大学学生蔡哲晗、朱一尘等:
实施区域协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内在要求。以上海为龙头,以大都市圈为载体,以国际化、市场化为目标,发挥各城市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振教授提到的一体化发展思路,既包括经济上的合作与协同,也涉及到环境、文化等多个层面的融合。这种全面性的一体化发展理念,不仅将各城市间的优势资源得以最大程度地整合,也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我深信,在这种一体化的模式下,长三角地区将会迎来更加快速、更为可持续的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学生王亚成、李梦迪:
这次讲座以“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主题,王振教授深入浅出的介绍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目标、措施与成就,也让我进一步了解了我国在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未来一阶段内的增进区域一体化的主要路径。王振教授将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理解为:更高的战略性、突破性和引领性,要探索形成区域紧密合作的一体化体制机制,推动同城化建设、统一大市场建设和科技创新策源力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示范和引擎。作为一位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子,我们应该积极关注国家建设与发展动向,多了解相关政策,拓宽自己的视野,以期能够为城市建设、相关政策的宣传推广等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海大学学生郑鲁川、魏嘉雯:
王振教授的报告以详实的数据和深入的分析为支撑,充分展示了长三角地区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让我了解到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经济区域之一,其一体化发展对于推动中国整体经济增长、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报告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最新动态和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我了解到,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加速,该地区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人才流动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这种一体化发展的模式,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陈美珊、郭冰倩等:
王振副院长介绍了他是如何从更高坐标的区域定位、更紧密的区域合作、更协调的区域发展三个方面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长三角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作为长三角经济带发展的引领者,上海将扮演龙头角色,为周边城市提供功能服务,力争成为世界级的功能型城市。依托其强大的功能优势,上海将以大城市的地位,通过科技创新、高端产业引领,以及开放的门户,带动周边城市的蓬勃发展。在科技创新方面,上海将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原创成果的转化,为整个经济带注入新的活力。高端产业的引领作用将推动功能的不断升级,使上海在全球范围内跻身世界级的功能型城市之列。
转载自复旦大学新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