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速递】“公共部门与公共服务助力推进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4-11-13浏览次数:59

国际行政科学学会总干事索菲安萨拉维(Sofiane Sahraoui)以“良治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重点关注领域”为主题,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4个重点领域、实践中各国的不同推进模式及其具体测度,探讨了良治的核心内涵,包括效率、有效性、透明度与负责任等多个维度的多层级指标。

香港公共行政学会方国荣(Peter Fong)会长的报告是“粤港澳大湾区可持续科技与金融创新中心的发展战略”,在明确大湾区建设目标的前提下,提出了构建可持续科技与金融创新中心的6个基本导向和7个核心发展领域,重点探讨了在建设进程中消解障碍的新举措。

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周冯琦研究员的演讲主题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公共治理”,指出可持续发展迄今远未达到预期,并从目标之间的关联、国际可比数据、国家间的行动差异、公众参与情况、新兴技术的影响等5个方面,剖析了这一问题的成因,建议以联合国关于有效治理的原则为前提,提高相关政策之间的一致性和各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完善数据监测、增进各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度并且合理地运用新兴技术。

复旦大学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敬乂嘉教授分享“数字化转型与城市治理”报告,阐释上海建设政府数字化平台、实施“一网通办”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经验,这推动着上海从“以部门为中心”的“大政府”转向“以用户为中心”的“强政府”,实现了公共服务体系的重构和政府行政能力的升级,形成了创新友好型的公共部门文化。

清华大学政府管理与创新研究所副所长、公共管理学院张楠教授的主题是“数字技术与接诉即办:行动研究与未来方向”,认为快速响应公众诉求的“接诉即办”工作机制是北京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路径,有助于高效地解决公众关心的难点问题,并且基于行动研究理论提出了双向赋能、进一步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的建议和数字平台建设的方向。

联合国政务项目办公室公共行政管理专家Ana Cristina Thorlund(安娜克里斯蒂娜•索伦)陈述了“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准备工作:有效治理与AI转型”,指出地缘政治关系紧张、气候条件恶化等因素,阻碍着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对此联合国未来峰会提出了针对性的纲领文件——《未来契约》(The Pact for the Future),强调和平与安全、全球治理改革等5大支柱,以《全球数字契约》(Global Digital Compact)来协调国家间的科技合作、缩小国家间的数字差距,建议发展中国家重视提高科技创新与数字能力、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在公共治理中的价值。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周向红教授的报告主题是“技术如何赋能公共服务:以上海智慧城市为例”,分析了数据要素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机制,阐释了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政策的演变以及在技术赋能、治理变革、社会普惠价值创造等方面的成效,例举了上海在市、区两个层面的相关最佳实践,并提出了关于未来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5点建议。

菲律宾国立大学的政治学家、东部地区公共行政组织秘书长Alex Brillantes(艾利克斯布里连特斯)在线分享了“联合国经社事务部-国际行政院校联合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卓越标准和敏捷公共行政”,认为要促进可持续发展,应当建立良好公共服务的标准,始终坚持价值导向,注重实效、效率、包容性、伦理、公正性和责任,以此来增强公众的适应性和能力。

韩国国民大学公共管理系Byoung Joon Kim(金秉俊)教授在线讲述了“公共价值驱动的数字政府:韩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经验”,评价了韩国建设数字政府的模式,认为其特征是基于开放性、透明度、包容性、用户主导、简化流程等公共价值导向,建设良性治理导向的数字政府,向全体国民提供优质服务来推进可持续发展。

日本京都产业大学世界问题研究所Masanori Nakatani(中谷真宪)教授在线分享了“社会脱碳转型的金融工具:日本的实施方案”,指出日本从产业结构特征和公私合作传统等角度来综合考量,其应对全球变暖的路径选择,是在促进传统工业部门节能、大幅度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同时以金融工具资助向脱碳转换,政府发行“气候转型债券”(climate transition bond)鼓励企业从棕色转为绿色,以期实现《巴黎协定》提出的目标、加速日本经济增长。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朱琳副教授的报告主题是“中国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政策差异与协同分析”,分析了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市和我国数字经济政策的特征,发现各类政策之间的协同程度较低、各地的政策工具差异性突出,建议优化政策结构、提高多个方向的政策协同水平。

复旦大学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范梓腾副教授的演讲围绕“政务服务跨域协同:现状与未来展望”,指出我国公共服务“跨城通办”网络已经由单一中心演变为多中心样态,但是跨城合作面临着“数据孤岛”、标准不一、共识难以维系等瓶颈,并从改变评价导向、构建协调机制、强化上级政府统筹等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丁雪副教授的报告主题是“上海新能源充换电基础设施价值共创模式与协同治理路径”,指出上海相关基础设施的选址和投资存在多种不合理成分,导致区域不平衡、用户满意度不高,建议以用户需求为引领,协同政府、投资者和相关供应商等利益相关方优化相关政策与建设方式。

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公共管理研究室主任薛泽林副研究员分享了“数字技术与城市功能治理”方面的成果,认为中国的城市功能不平衡、缺乏清晰的功能定位,根据信号理论和“人民城市人民建”原则,提出了降低治理成本、改善公共服务质量的城市功能治理模型以创造更好的城市生活。

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智慧城市研究室主任范佳佳副研究员以数字化与绿色化同发展的内在逻辑与上海进程”为主题,阐述了中国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的政策路线和多种发展模式,分析了上海的相关政策特点与重点发展领域,以及上海市工业碳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碳普惠绿色出行管理运营平台的实践进展。

英国开放大学公共管理学教授昂加罗(Edoardo Ongaro)在线讨论“公共价值创造的哲学视角”这一议题,将公共价值创造理论运用于智慧城市协同治理领域,认为关键在于深度理解公共价值的创造过程,从心理学、认识论、政治学等理论视角阐释公共价值的创造机制,以此来形成可用于指导公共行政研究的分析框架。

演讲嘉宾和与会科研人员进行了多次精彩的互动,在严谨而富于启发性的研讨氛围中,信息研究所副所长丁波涛研究员进行会议总结,表示本次研讨涵盖了关于公共服务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前沿性方向,各位专家的研究特色鲜明而又存在多方面的共识,凸显了公共部门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开阔了研究视野、激发了多学科视角的学术思想碰撞,希望今后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领域的国际合作研究,促进公共服务最佳实践的传播,共同推进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愿景,为世界公共服务学科的发展持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