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所举办《全球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24)》蓝皮书发布会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4-12-24浏览次数:10

20241224日,上海社会科学院重大科研成果系列——《全球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24)》蓝皮书发布会暨数字孪生城市建设研讨会于上海社会科学院分部举行,此次会议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出席会议的有信息所所长刘炜、院宣传部副部长答浩及信息所副所长丁波涛、汪怿。会议特邀专家上海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盛雪锋、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城市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楚天骄参与研讨。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国家及上海媒体与会。会议由信息所副所长丁波涛主持。

会议首先由各级领导致辞,刘炜所长对《全球信息社会发展报告》第六本蓝皮书顺利出版表示祝贺,对领导专家和媒体到来表示欢迎,他指出,数字孪生是数字技术创新发展的前沿热点,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蓝皮书选择“数字孪生 智创未来”为主题,展现了信息所在信息化和数字化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希望通过蓝皮书的研创和宣传推广,汇集各方对新时代信息社会建设的新特征、新内容和新趋势的真知灼见,帮助蓝皮书可持续发展把好方向。

答浩副部长对蓝皮书发布表示祝贺,对专家和媒体的关注表示感谢,对蓝皮书团队长期深耕信息社会研究表示敬意。他指出,蓝皮书是上海社会科学院作为首批国家高端智库产出的重要智库品牌,《全球信息社会发展报告》蓝皮书以信息化实践为切入点,全面反映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等对经济生产生活等社会方方面面的变革和影响,具有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蓝皮书介绍环节,丁波涛副所长介绍了《全球信息社会发展报告》蓝皮书系列的发展历程、研究意义和历年选取等,并强调本次蓝皮书以“数字孪生 智创未来”为主题,与近期上海市委市领导提出的“量子城市”新提法高度相关,其共同的核心即为“数字孪生”,而后从总报告、区域篇、应用篇、治理篇四个方面介绍了此次蓝皮书的基本内容。

报告环节,范佳佳、夏蓓丽、顾洁、赵付春等作者代表,就数字孪生在全球制造业、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现状、问题与对策,以及大语言模型驱动的智能体研究进展、全球元宇宙产业和治理政策特点与发展趋势等主题内容作了专题汇报。

专家发言环节,盛雪锋院长点评,对蓝皮书能够围绕热门话题与城市发展、数字化发展相结合,进行研究、思考、提出观点表示肯定,并指出近年来“数字孪生”发展正处于尴尬境地,要避免陷入“可看不可用”的陷阱,同时,提出几点思考:1)“信息社会”的提法及其内涵发生变化,人工智能与大语言模型可能对智慧城市、城市治理产生巨大影响,整体性的、垂直管理部门的数字化平台大规模重建和重新布局正在发生,颠覆式的重建是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研究内容;2)web3.0阶段,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与以往建设的差异越来越大,比如区块链的应用等,此外“算力”将成为类似于“网络”设施的基础设施被广泛建设和普遍使用,应当纳入研究中。3)高速发展之下的“冷思考”:以近年来各界对数字化、数字经济、数字技术等方面政策规划的看法,以及企业对设置首席数据官(CDO)的态度来看,各行各业各领域表现出“认知程度提高”与“态度纠结”并存的情况,其背后是企业对数字化价值能否足够显现,数字化对生产经营和生活是否能真正带来降本增效等产生质疑。这种现象应当激发研究的“冷思考”。4)数字鸿沟的问题,它不是某阶段的特定问题,而是伴随信息化发展以来一直会存在的,只是在不同发展阶段产生不同的数字鸿沟问题,应当不断地研究关注,尤其在人工智能发展起来后,中小微企业能否从中获得数字发展权值得关注。

楚天骄主任点评指出,本次蓝皮书抓住了数字化发展的热点,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与智慧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政策中发现,智慧化建设正从智慧设施建设扩展到整个智慧城市建设,这将对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形成新的运营模式及其可持续等问题产生影响。在未来的研究中值得关注的是:1)科学划分智慧城市建设发展阶段,明确优先建设的领域和试点的区域、范围,探索可持续运营模式等;2)城市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关于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流通等全过程,如何在充分利用和安全保护之间保持平衡,如何关注技术应用以外的,比如发挥人的主体作用、突出技术对人和社会的影响,如何做到人和技术同步演进等。

汪怿副所长对蓝皮书坚持到第六本出版表示肯定和祝贺,认为该蓝皮书具备“全、专业、新”三大特点,在研究“长跑”过程中,回顾历年蓝皮书也是了解一段信息社会发展史,这不仅提升了研究能力,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王所长提出“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方面的人才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全球视野看,我国仍然存在人才短板,应当关注其发展现状、竞争力、政策等,建议蓝皮书在未来研究中深入探讨这方面内容。

最后媒体互动环节,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社会科学报等媒体及记者们就“数字孪生人”对就业和职业的影响、人工智能发展中的欧美中优势比较等问题与蓝皮书团队展开对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