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8日下午,为落实模塑申城方案推进大模型重点行业场景建设,教育大模型应用创新研讨会在浦东模力社区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由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指导,中国信通院华东分院(以下简称“华东分院”)主办,人工智能产融生态建设工作组承办,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大模型语料数据联盟、亿欧支持,吸引了来自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商业会计学校、百度、希沃、上海清湛、上海交大教育集团、小i机器人等近60家企业和机构代表参与,探讨了大模型深度融合教育场景的语料生态、关键议题与合作需求。研讨会由华东分院科技市场部章舟主持。
首先,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场景数据合作中心负责人王宇,围绕《万卷·丝路多语言多模态语料高效采集流程及应用案例》主题,分享了 “万卷·丝路”大规模的多语言多模态语料库的创新经验,以及高质量语料数据生态赋能大模型在语言教育场景的应用与性能显著优化提升的实践经验。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周杰,分享了《教育大模型与教育创新实践》,全面剖析了教育大模型在高校各个场景的创新应用实践、问题、挑战与发展路径。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胡金成,以《大模型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为主题,阐述了大模型应用在高校教学场景中的不同方面,引发了众多变化、积极影响以及挑战,并分享了对未来教育大模型发展的思考。
科大讯飞上海大区教育城市总监杨华,带来《大模型时代教育数字化实践探索》的主题分享,全面介绍了科大讯飞在教育领域构建教育垂类大模型,并通过算法、算力、数据创新优化,赋能各类教育应用场景,推动打造全场景的教育应用新业态。
中国信通院华东分院人工智能部高级咨询顾问张子涵,围绕《AI 产业「核爆级」增长下:教育行业的机遇、挑战与新未来》,深度全面解读了全国与上海人工智能产业与AI+教育应用的发展现状、问题挑战与未来趋势研判。
圆桌研讨环节,在亿欧公司董事、上海公司总经理缪国成的主持下,参会机构与企业代表围绕着教育领域大模型应用的特有问题、目前难点、创新发展方向,以及未来融合应用带来了教育新变革与新范式进行了深度探讨。
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产业创新数据实验室主任顾洁在圆桌论坛中发言。她强调,AI与教育的融合不仅改变了教学方式,更从根本上重塑了教育内容。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文本一直是核心研究对象与表达媒介,文本的解读与理解构成知识建构的关键环节。生成式人工智能展现出的卓越语义理解与文本生成能力,使其从简单工具转变为文本阐释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彻底改变了传统上以人类学者为唯一主体的文本解释模式。因此,生成式AI对教育的影响在各学科领域表现不同,特别是对文本密集型的人文社科学科冲击更为深远,远远超出了仅仅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这一层面。
顾洁强调,在AI教育浪潮中,人文社科领域需要寻求适应性变革。教育不仅包含知识传授,更涵盖人的培养,人文精神对人的文化滋养应成为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顾洁还指出,生成式AI正重构教育知识的生态结构。从知识-权力角度看,传统课堂中师生间存在纵向权力关系,而生成式AI加速了知识民主化进程,教育理念从“师者传道授业”转变为“三人行必有我师”。因此,教师应主动拥抱技术变革,积极学习并调整教学方法。